還是決定稱著新鮮的時候,趕快存起來。必須承認剛看完「君王論」時沒有什麼
感覺,除了一些道德上看似灑脫的教導之外,我看不到什麼特別的地方;若不管
實踐的難度,說穿了就是教人怎麼同時當獅子與狐狸。大概從剛進大學就一直想
讀這本書,始終沒有累積足夠的動量突破檔著我的靜磨擦,讀完後卻覺得淡淡地
失望,真是外行人看熱鬧阿!「馬基維利是不是個馬基維利主義者?」這是雄雄
一開始丟出來的問題,馬基維利主義大概可以簡化成同時是獅子又是狐狸,為了
達成目的而不擇手段的貶意詞。雖然他是共和政體的追隨者,也想將君王論獻給
merdici家族以謀求官職,但我相信馬基維利是把他認同的東西寫下來,並沒有
其他迂迴的目的。字裡行間能夠看到他最希望的是強悍、富裕、統一的義大利。
我想關於他的目的和想法只有在其他作品裡面可以看得到了。
我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這本書這麼有名、到底重要在哪裡?難道只是第一本政治學著作就有這樣的名聲?而我現在得到的答案也很簡單:他抓到了人性,以至於幾百年後的今天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和中國習慣訴諸道德的政治哲學完全相反,馬基維利會說:以道治國會導致滅亡,因為在世俗的世界裡並沒有唯一的道德標準。再者,為了達到符合個人道德標準的政策,常常導致對國家不利的結果。目標和理想難免會混為一談,但是依馬基維利的看法:以治國來說,目標和理想是互相衝突的!為了達成實際目標,一定會在某些事情上必須做出違背自己的價值、道德或甚至是理想的決定。如果把目標定為「維持穩定」或是「復興本國」那個人情感上的理想一定無法實現。以希特勒的例子來說,他為了實現他理想中的國度(亞利安人統治沒有猶太人的世界,且奴役所有的俄國人),執意和俄國開戰,也許對希特勒來說是要達成理想重要的一步,卻也是會面他完成目標的炸彈。若以後見之明不談局勢判斷的問題,相信馬基維利會建議他不但不要破壞和俄國的關係,還要使這關係更密切,雖然終究要攻打俄國,但至少等英國投降之後再說。
另外,君王論是完全跳出宗教思考才能寫出來的,這也不能和文藝復興的時代背景劃分開來。就像佛羅倫薩史裡面細緻的觀察一樣,想信馬基維利對於人性的認識都是建築在義大利全力鬥爭中,國與國互相牽制下看到的。尤其是和佛羅倫薩史一起讀,實在佩服馬基維利對人性的洞察力。很慶幸參與這討論,不然我想君王論再讀個兩三次也不會有什麼感覺。
- Feb 15 Tue 2011 17:17
讀書心得:君王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