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在剛剛! 解決了一個搞了快要一個月的問題
瞬間鬆懈下來, 仔細回想做了什麼, 之後怎麼走...
若我能告訴兩年前的自己說: 欸, 論文做些數值計算的東西還蠻有趣的耶!
兩年前的我一定會偷偷在心裡想: (你屁~!)

現在對數值計算的興趣是以前完全沒有預想到的
在清大的三年, 始終覺得計算是無聊且乏味的責任
當所有的邏輯和結構都穩固之後
剩下的只是加、減、乘、除的「計」還有「算」罷了
交給電腦, 一切都是必然的結果
只是當時沒有想清楚「交給」這兩的字談何容易阿!
不讀讀書還真不知道要怎麼解簡單的微分方程嘞!
更何況是較複雜的系統和計算!?
說穿了, 計算不過就是一堆資料重組再重組
若除去人們賦予這些資料的意義
這些「計」與「算」的充其量也不會比摔碎玻璃杯的過程更有價值
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在於:重組過後的資料, 竟然和自然界緊密的結合
幾個數字流過程式的二元碼之後
竟然就是量子點發出光子的頻率!?
plotPeak.jpg
AlGaAs/GaAs QD 5X spectrum

或是更精確的說, 用奇怪材質做出來形狀奇怪的量子點
到底為什麼會和邏輯推論的結果一樣!?
誰規定量子點裡面那上萬顆電子在一起還會符合量子力學的假設?
溫度? 雜質? 原子震盪? 結構?
太多難以描述的因素全部糾結在一起
有人說 : 自然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她是能被描述的
有趣的是, 如果最後不把結果算出來
這科學的故事就只說了一半
就像是電影看到高潮就關掉
雖然大家都可以猜到結果, 心卻始終懸在那邊
誰知道編劇會不會來的大逆轉?
與其說是乏味的責任, 我會改口稱之為甜蜜的負擔吧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mio 的頭像
    samio

    samio

    sam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