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休閒旅遊
很早就聽說巴黎的博物館數之不盡 實地拜訪後才知道除了數之不盡之外 不只羅浮宮有龐大的收藏量 像奧賽、龐畢度這樣有名的博物館 收藏量也一點都不能小覷 第一間拜訪的博物館是羅丹博物館 想要來這裡全部是因為之前上碧如的課 跳過她用羅丹的作品當元素編的舞 (其實更想去達利美術館) 羅丹博物館是間較小的博物館 由於的圖上站的很大,所以安排了較多的時間 沒想到三個小時就綽綽有餘 這裡是由羅丹的故居改裝成的 羅丹的雕塑就擺設在房子裡面 若只去庭院是免費的 故居裡的博物館的常態展是4歐 而參觀一般的季節展和博物館共是7 歐 其實房子內的收藏量不多 絕大部分都是羅丹嘗試還有練習的作品 其中還有雨果的胸像 真得很喜歡參觀個別藝術家的個別展 可以看到他的走過的路跡 而庭院內大部分都是大型的雕塑 像是地獄門、沉思者等等 季節展也是個有趣的地方 此刻正展示羅丹和佛洛伊德的「私人收藏」 兩個畢生沒有碰過面的人 卻在同時對古埃及、古希臘還有東方藝術產生興趣 進而開始搜藏 甚至連柬埔寨的佛像都是收藏之一 展覽裡面說 羅丹在開始收藏古典藝品前正在尋找新方向 而新方向的靈感來自於古典藝術 或者是希臘陶器或者是埃及雕像 塑成像「容器中的女體」這樣的風格 此後開始不斷的搜藏很多這樣風格的藝品 而此展覽把他的收藏一一展現 可以清楚的看出羅丹的品味 但是巧合的是這品味正好和佛洛伊德相似 整個展覽就是以這個為主軸 展示這對不相交的巧合 第二個參觀的博物館是羅浮宮 星期五6點之後(羅浮宮開到10點) 對26歲以下的遊客都是免費的 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省下幾乎10歐元的機會 利用這四小時盡量看 但是羅浮宮實在是太大了 大部分的作品只是喵過去,看看整體的風格 四個小時還是看不到一半! 只看了古希臘、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前後 這裡的收藏量實在驚人 從古埃及、古希臘到中世紀的義大利、德國 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法國 甚至此後的藝術風格都涵蓋了 雕塑、飾品、繪畫還有陶器銅器等等 甚至還有羅浮宮的歷史演變等等 (最早的羅浮宮不到現在的四分之一) 還沒走進金字塔前就可以感受到心情的悸動 用年代和地點分類真得很容易看出藝術風格的遞移 古希臘的細緻和精準 中世紀對宗教的崇敬 後來漸漸突破莊嚴的束縛的文藝復興 能夠免費參觀這裡簡直是不可思議 能在台北故宮看到的東西實在比不上 二十世紀時的歐洲霸權 實實在在的紀錄在眼前 到巴黎卻可以參觀到幾乎是世界各地的藝品 不難想像1937十萬國博覽會的氣派 要不是因為在巴黎待的時間很長 絕對會毫不猶豫的付錢參觀! 而此時卻可以分成兩次四個小時 兩個免費的星期五來這裡朝聖 羅浮宮之後就是奧賽和龐畢度了 以佔地面積來講 這兩個博物館的規模雖然要比羅浮宮小 但還是非常的大 本來以為若要一天10個小時 逛完這兩個地方應該游刃有餘 沒想到卻是一路奔波 但是從羅浮宮到龐畢度 就像是從遠古的藝術風格看到後現代主義 甚至是當代藝術一樣 要是英文閱讀速度更快,對這些藝術家的認識更深 一定能夠在博物館內攝取到更多的東西 但是反過來說,這也是個起點吧 奧賽博物館 是以印象派為主軸的博物館 同時還展出了浪漫主義、寫實主義等 差不多時代的風格 這些數不清的「主義」在書本上都不是陌生的詞彙 要用文字了解這這些名詞還是過於抽象 不過看著畫風逐漸改變卻不知道怎麼描述時 這些名詞才產生了意義 這裡的分類和羅浮宮很不一樣 我想是時代、地點都差不多的關係 這裡都是用作者來分類 大概不到十分之一的作者的名字我看過 而就算看過,對於風格的認識也是極少 因此在其中難免感到不知所從 太多的作品不知道該抓住什麼 不過整間的梵谷、莫內還有米勒實在讓人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在奧賽裡面 這次還有一個畢卡索的特展 是展出他拿一幅馬奈的作品來重畫 不一樣的位置、不一樣的形狀、不一樣的顏色 各種不同的嘗試 到了歐洲才知道 較早以前的藝術作品對新的藝術家而言 常常是靈感的來源 巴塞隆納的畢卡索美術館也展出過一樣的東西 也是畢卡索用一幅較久以前的話做 re-do那福作品 甚至羅浮宮裡面也有類似的展覽 一路看起來,真的蠻有趣的 龐畢度中心 大概可以說是在市區中唯一的現代建築 似乎是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樣子 裡面有兩層樓的博物館 米羅,畢卡索等畫家的作品都在博物館內 杜尚的馬桶也在其中 甚至之前在舞台劇「ART」裡面的純白畫作也有 從羅浮宮一路走來 和這裡的作品對的比強烈無比 可以清楚的看到現代藝術的嘗試 但是這裡展出的作者又比奧賽更多 而且大部分的名字都不容易在書上看到 所以絕大部分的作品都只能瀏覽過去 不過我對自己說 對藝術有更深的認識之後,我還會再來一次 達立美術館
samio
sam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